为弘扬航天精神,厚植学生家国情怀,提升思政课建设水平,5月12日马克思主义学院邀请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退休工程师宋玉红来校开展专题讲座。讲座在思政实践教学中心举行,100名师生参加讲座,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邢益承主持讲座。

本次讲座以“加快发展航天事业,努力实现向天图强”为主题,从五个维度深入介绍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成就与时代价值,为师生带来一堂生动的航天精神主题思政课。首先,宋工程师以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历史脉络开篇,回顾了我国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从北斗组网到嫦娥探月的奋斗征程。通过一幅幅珍贵影像资料和一个个鲜活案例,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航天事业从无到有、由弱至强的伟大跨越,“自力更生、自主创新”是贯穿始终的核心密码。接下来,她重点介绍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航天领域的标志性成果:包括长征系列火箭实现“绿色发射”,天问一号开启行星探测,空间站建设圆满收官……一项项突破性成就引发全场热烈掌声。这些成果既是科技实力的体现,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生动实践。“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如何铸就?宋工程师结合文昌发射场一线工作者的感人事迹进行了解答,她在介绍航天精神与科学家精神、工匠精神的深度融合的同时,寄语青年学子:“航天精神与马克思主义追求真理、实践第一的理念高度契合,是新时代奋斗者的精神坐标。”
在讲座中,宋工程师面对全球航天领域商业化、深空探测、国际合作的新趋势,分析了我国在可重复使用火箭、卫星互联网、月球科研站等前沿领域的战略布局,强调中国始终以开放姿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航天发展贡献东方智慧。在互动交流环节,宋工程师与师生围绕“青年如何参与航天强国建设”展开深入的讨论。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周清云在总结时指出,此次讲座内容丰富,将航天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大大丰富了思政课的教学内容,有效提高了思政课的教学效果。

此次“航天精神进校园”主题活动是马克思主义学院将航天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具体举措。学院未来将结合文昌地域实际,积极将航天精神融入学校育人工作,讲述我国航天事业发展中的感人故事,深入解读航天精神的时代价值,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与奋斗精神。
(撰稿、校对:张敏,审核:邢益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