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规划的基础与背景
(一)“十二五”主要成绩与经验
“十二五”时期,我院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方针,科学把握世界和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形势,以建设特色鲜明的外语类高等职业院校为目标,以大力推进依法治校和民主管理进程为保障,以“提高质量,内涵发展”为主线,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以教师队伍建设为核心,以专业建设为先导,以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和文昌航天城建设为契机,彰显办学特色,加强协同创新,用超前的眼光、务实的态度、改革的办法,全面提升育人质量、科研水平、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能力,全力推动各项事业向前发展,使学院呈现出了自2004年升格为高等职业院校以来最好的发展态势,为未来继续改革创新、科学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党的建设成果显著,依法治校扎实推进,体制机制更具活力
学院党委紧紧围绕中心工作,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高度重视对学院发展的统一领导、整体思考和宏观驾驭,对学院的顶层设计进行了科学构建,确定了“会通中外、德能双馨”的校训,“诚信明礼、务实进取”的校风,“言传身教、立德树人”的教风和“勤学勤练、善思善做”的学风,提出了建设特色鲜明的外语类高职院校的奋斗目标,统一了思想,凝聚了人心,促进了人合、事合、心合,形成了办学合力。
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和公开、公正、群众认可、注重实绩的原则,建立了风清气正的选人用人机制。完善了干部选拔任用、教育培训、监督管理和考核评价机制,严格按照规定程序选拔任用了97名副科级以上干部(其中处级干部24人,科级干部73人),解决了历史遗留问题,启动了中层干部轮岗历练,加强了干部队伍梯队建设,提高了干部工作的积极性。做好了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工作;规范了干部因私出国(境)审批、证件管理和干部档案管理;完善了干部考核制度,强化干部日常监督管理。同时加强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组织全体中层以上干部参加“高校中层干部职业素质和能力提升”、“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等专题网络培训,推荐干部进行挂职锻炼,选派优秀中青年干部访学和参加全国有关干部研修培训等,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素质与工作能力,为学院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强有力的干部队伍保障。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调整组建了6个党总支部、1个直属党党支部和12个基层教工党支部、5个学生党支部;全面完成了基层党组织换届选举;建立了院系分级党校管理体系;严格党的组织生活,坚持和完善“三会一课”等制度。编印了《党务工作手册》,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明确工作职责,促进了党组织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开展了结对帮扶、学生党员“两个一”活动(一个学生党员带动一个学生宿舍、帮助一名后进生),发动学生党员为贫困地区捐衣捐物,组织优秀教师党员和学生党员到文昌乡村开展帮扶活动等,较好地发挥了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认真贯彻党员发展方针和原则,注重在青年教师特别是优秀学生中发展党员,共发展党员750人,其中教职工党员43人、学生党员707人。严格按照上级有关规定,设立党费管理专户,做好党费的收支管理。
高度重视并不断强化统战工作。“十二五”期间,学院党委设立了统战工作部门,各党总支设立统战员,专门负责学院及各部门的统战工作;制定并编印了《统战工作手册》,建立了党委成员联系民主党派制度,不断规范与强化学院统战工作。
牢牢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扎实推进依法治校、民主治校。进一步完善了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和民主集中制,制订了学院《章程》,完善了《党委重大问题议事规则》、《院长办公会议制度》、《系(部)党政共同负责制实施办法(试行)》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不断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分工合作、协调运行的工作机制和内部治理体系;推进党务、院务公开工作,不断提高决策的民主化、规范化、程序化和科学化水平。成立了海南外国语职业学院理事会;与海南省教育厅、文昌市人民政府签订了厅市共建学院协议;做好了“六五”普法工作;召开了第二届教职工代表大会及第二次工会会员代表大会,建立健全了工会组织和制度;召开了第七次团代会和第十次学代会,持续深入推进民主治校工作。以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集中整治“庸懒散奢贪”问题专项工作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为契机,解决了一批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加强了干部队伍作风建设,密切了干群关系,促进了学院发展,构建了更具活力的领导体制、党政管理体制,以及教学科研、学工、干部人事、财务及后勤服务等工作体制机制,较好地发挥了党委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有效地提高了行政执行力,保证了师生民主监督权力,保障了学院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推动了各项工作的全面落实。
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建立健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制度体系,先后出台了《海南外国语职业学院贯彻落实< 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13-2017年工作规划>实施方案》、《海南外国语职业学院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实施方案》《中共海南外国语职业学院委员会关于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的意见》《海南外国语职业学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清单》等一系列制度,深入开展党风廉政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持续加强作风建设,扎实开展廉政风险防控工作,不断完善风险防控体系,构建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提高了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自觉性,营造了积极向上、奋发有为、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加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监督。坚持“在参与中监督,在监督中服务”的原则,对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进行了监控。修订《海南外国语职业学院招投标管理暂行办法》、《海南外国语职业学院建设工程项目审计暂行办法》。按照学院规定进行项目审计。认真受理信访举报,严肃查处违纪违规行为。
出台了学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实施办法》、《课堂教学事故认定和处理办法》等制度,组织教师参加师德师风建设专题网络培训,举办师德师风建设专题报告会,开展“十佳教师”、“寻找身边最美教师”评选等活动,强化师德师风教育,健全师德考核评价机制,不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升师德水平。
2.办学条件持续改善,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
学院占地面积301亩,2015年文昌市人民政府批准在学院东门对面选取336亩土地作为我院东校区建设用地,这使我院校园面积在现有基础上扩大一倍,达到了本科院校校园基本用地要求。2015年在校生总数近5000人,“十二五”期间在校生规模保持了稳定。学院校园建设取得较大成绩,实习实训和教育教学设施条件不断更新完善,校容校貌焕然一新。总投资近3000万元的体艺馆现已落成并正式投入使用;对校园水、电、路、绿化、美化等进行了全面提质改造,进一步改善了办学硬件条件;完成了92亩新征教学用地的总体规划和建设;新建了同声传译实训室、国际商务实训中心、国际贸易实训室、电子商务实训室、俄语、日语、韩语风情实训室以及心理咨询室、少儿师资和模拟导游微格教室等一批实训室和标准化考场;完成了校园文化整体设计,其中中心广场园林工程、东门两侧绿化工程已完工;建成了第11、12栋学生宿舍、东苑1栋保障性住房;完成了校园安全监控系统(一期),全校学生宿舍、多媒体教室空调安装,学生太阳能浴室,挡土墙加固工程,变压器安装工程等项目。校园安全监控系统(第二期)、教学楼(综合实训楼)、外专楼、艺术实训室、酒店综合实训中心、餐饮实训室(教工食堂)、体艺馆附属工程等项目正在抓紧建设当中。启动智慧校园建设并制定规划,投入150余万元采购和安装信息化设备,投入90万元建设高校综合应用管理系统,校园信息化水平逐步提升。近几年,学院共新增校舍建筑面积近5万平方米,总投资过亿元,校园总建筑面积达到12.5万平方米,学院资产总额达到2.7亿元;共投入400多万元用于发展图书馆事业,纸质文献从2010年的21.2万册增加到32.66万册,电子文献增加到3500GB(相当于35万册),基本建成了具有外语特色的文献资源保障体系。
在办学条件不断改善的同时,学院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人文情怀、外语特长、职业技能的“外语+技能”复合型应用人才。5年来,学院以专业建设为抓手,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主要包括:积极推进东盟小语种专业建设;全面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推行学分制,构建“一职多语、一语多职”跨专业选修机制;在院、系两个层面探索实践混合所有制办学模式;围绕小语种人才培养开展国际合作、校校合作,与全国知名企业合作实施订单式培养;加强网络课程、共享课程建设、校本教材建设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加强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大力实施教育教学改革。规范招生和就业工作,通过实施面向社会需求的教学改革促进“招生、培养、就业”良性互动。大力推行“双证书”和“多证书”制度,切实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建立健全学生、同行与督导三位一体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对教学环节实行全程监控。按照系统培养技能人才的目标要求,研究推进职业教育学制改革,完善符合技能人才成长规律的培养模式,努力构建中高职、专本科衔接一体化教育体系。
5年来,学院外语语种由原来的6种增加到现有的英语、日语、俄语、韩语、德语、法语、葡萄牙语、西班牙语、泰语、印尼语、越南语和阿拉伯语12个语种;增设了物流管理、连锁经营管理、会计、音乐表演、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烹调工艺与营养、珠宝首饰工艺与鉴定、应用葡萄牙语、应用西班牙语、应用泰语、应用印尼语、应用越南语、应用阿拉伯语等专业,专业增加到34个,形成了外语类、商贸类、旅游类三大专业群,其中有中央财政重点支持建设专业2个、省级特色专业4个、省级精品课程4门、省级教学团队4个。建有36个校内实训室,在全国各地建有86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设有海南省英语日语应用研究会、海南省应用外语研究基地、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海南函授站、国家开放大学(海南)文昌分校、雅思培训中心、出国留学服务中心、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等机构。
经过多年发展,学院形成了“外语专业为主体,商贸、旅游专业为两翼,多语种、多专业协调发展”的专业格局,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5年来,学院毕业生就业率年均达90%以上。长期以来,我院学生在省级、国家级技能大赛,以及各类外语和文体比赛中屡创佳绩。近3年来共荣获260项省级奖励和40项国家级奖励。在近3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我院学子共获30个奖项,其中特等奖1项,二等奖9项,三等奖13项,优秀奖7项。2015年,我院在上大学网全国高职院校专业技能实力排行榜的文化教育大类-英语口语排行榜中排名第一,在全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力。
3.师资队伍建设成绩显著,教学科研水平不断提高
“十二五”期间,学院不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出台了新的《绩效工资实施办法》,强化岗位责任制,理顺分配关系,奖勤罚懒,激励先进,从分配制度改革源头上广泛调动了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积极实施“人才强校”战略,采取有力措施,加大经费投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形成“专家引领、中外融合、专兼结合”的优秀教学团队。一是加大优秀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从全国各地引进了一批外语、旅游、外贸等领域的知名学者和行业专家,壮大了高层次专业人才队伍,优化了师资队伍结构;每年聘请约20名不同语种的外籍教师,并不断创新和完善管理模式,充分发挥外教在外语口语及技能训练等方面的作用。二是加大在职教师培养培训,通过选派教师参加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培训,组织教师到行业、企业挂职锻炼,选派骨干教师到国外进修学习,资助中青年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博士学位,举办校内各类培训班,开展“教学十佳”、青年教师教学比赛等方式,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实践技能、教学能力和综合素质。学院现有教师241人,其中专任教师151人,外籍教师18人,外聘专家7人。教师中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50人,占20.75%;具有研究生学历或硕士以上学位的75人,占31.12%;“双师素质”教师113人,占46.89%。
修订了《海南外国语职业学院教学科研成果奖励办法》,完善教学科研激励机制,明确各类教学科研成果奖励标准,奖励额度提高60%以上,有效地激发了广大教职工开展教学科研工作的热情。“十二五”期间,学院教师荣获立项的各级各类教科研项目176项,其中省级以上科研项目69项,重点项目9项;教职工共发表各级各类学术论文390余篇,其中国际检索论文和国家级核心期刊论文53篇;公开出版专著、编著、教材36部,其中校企合作开发教材9部。学院以教学改革项目为重点,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推进“质量工程”建设,荣获4项海南省科研成果奖,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荣获省级以上教科研论文评比奖项33项。
4.服务区域和社会发展能力显著提升,社会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学院坚持“以服务为宗旨、在贡献中发展”方针,积极开展社会服务工作,形成了集教育培训、技能鉴定、继续教育为一体的高职教育社会服务体系。在社会培训服务方面总计培训3653人次,涵盖实用外语、少儿师资、外贸、导游、餐厅服务、航天知识等培训内容。尤其是文昌市政府已将我院列为定向培养航天旅游文化管理人才基地,目前已划拨189万专项经费委托我院培养100名航天旅游文化专业人才,提前为文昌航天旅游产业做好人才储备。长期以来,学院积极为博鳌亚洲论坛、海南岛欢乐节、环海南岛国际公路自行车赛、文昌市南洋文化节、香港海南文昌同乡会等各类大型活动提供礼仪、翻译、会务等各类志愿服务,得到当地政府和群众的广泛好评。学院还积极响应海南省政府支援中西部号召,自2010年起,每年向琼中、保亭等地选派师生爱心助教者进行支教活动,已累计达300多人次;与文昌市特殊教育学院、文昌市航天小学、定安县农村中小学等进行对口支援工作;为文昌市群众共享学院文献信息资源提供服务等。学院还积极派遣对外汉语教师,向外传播中华文化。
5.对外合作与交流深入开展,办学路径不断拓宽
学院充分发挥全国著名侨乡的地缘人缘优势,坚持走国际化办学道路,不断拓展国际合作领域和交流项目渠道,提升学院的海外知名度,营造多元的校园文化氛围,大力推进学院的国际化进程。与美国绿河社区学院、葡萄牙莱利亚理工学院、瑞士BHMS商学院、韩国金浦大学、济州国际大学、俄罗斯阿尔泰国立大学、普希金俄语学院、日本九州外国语学院、泰国川登喜皇家大学、马来西亚北方大学、澳大利亚西悉尼学院、中德职业教育集团、澳门理工学院、英国贝尔教育服务(Bell Educational Services, UK)中心等国(境)外的20多所高校、机构合作办学,开展互派交换生(留学生)、带薪实习、3+1、与外贸升本、与海师大 “3+2”一体化专本联合分段培养,、与浙江义乌工商职业学院交流互换学生项目或3+2升硕、专业与课程建设、教师培训和联合科研等实质性合作项目。教育部已备案批准我院与澳大利亚西悉尼学院联合开展旅游管理和酒店管理2个专业人才的培养,挖掘国外优质职业教育资源,努力为全省旅游与酒店服务行业注入国际元素。招收了俄罗斯、加拿大、日本、韩国、丹麦、泰国等国的留学生,形成了浓郁的外语学习氛围。近年来,我院已成为海南国际旅游岛国际文化和教育交流的重要桥梁,于2014年12月召开了全国首届涉外职业教育教学研讨会,2015年11月举办了海南省首届高校外语暨国际汉语演讲大赛,扩大了海南省高校国际化办学的影响力。
6.学生工作求实创新,文明和谐校园建设取得新成效
学院不断更新学生工作理念,创新学生工作体制机制,完善学生教育、管理、服务工作体系,构建全程帮扶体系和全方位育人机制;创造性的开展“学风建设工程”、“第一、二课堂联动计划”、“文明修身工程”、“志愿服务工程”、“三爱工程”、“创新创业工程”等各种专项教育,重视典型引领,规范日常管理,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学生服务与管理能力,学生学习与人生目标明确,学习风气不断好转。高度重视学工队伍建设,把学工队伍建设列入学院教师队伍建设和党政管理干部队伍建设的总体规划,通过外派交流和内部专题培训,举办职业能力大赛、征文比赛,开展辅导员工作精品项目建设、辅导员沙龙等活动,切实提升辅导员职业能力及学生工作专业化水平,充分调动学工队伍的工作积极性。积极为学生成长成才服务,满足学生根本利益,从提高学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出发,实行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健全保障和服务机制,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作为必修课纳入教学计划,保证就业指导工作人员、条件、经费“三到位”;与文昌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合作对在校毕业生开展SYB创业培训;与文昌市就业局合作,共建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与中国创业智库合作,共建“中国创业智库海南研究院”、“中国创业智库DMC创业教育与实训海南基地”;千方百计为学生创造就业、创业平台和机会。
切实做好校园安全稳定宣传教育工作,全力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全员参与,多措并举,努力构建平安和谐校园。五年内,逐步建立起3个“四位一体”的安全工作责任体系、制度体系和保障体系,突出抓好了校园安全工作的重点领域,不断加大人防、技防、物防投入,全面深化校园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有效消除安全隐患,确保校园长期平安稳定。通过组织实施整体校园文化规划工程,完成整体校园文化建设方案策划,确定校徽和英文校名的更新,完成学院视觉识别系统的设计和规范管理及校训、校风、教风、学风、校旗的确定,校内宣传阵地的更新设计和制作等工作。积极开展周末影院、周末广场晚会、三大球赛、各类演讲比赛、外语角、运动会、文艺晚会和元旦游园等各种有益的校园文体活动,师生的校园生活丰富多彩。大力推进高职型、外语型、国际型、文化型、宜读型、生态型、平安型的“七型”校园建设,营造平安稳定、文明和谐的校园环境。
积极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和宣传思想工作,牢牢占领意识形态领域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筑牢了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阵地。推进以社团为载体的系统化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创新。充分发挥思政课主阵地作用,通过课堂教学、课外实践、网络思政等增强教育效果。成立“23年红旗不倒”读书协会等5个社团,开展党员诵读红色经典等系列活动,切实增强思政教育效果。建立了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会、党支部学习会、业余党校、思政课、专家讲坛、时事协会、网络学习、现场教学、培训班等“九位一体”宣传学习教育平台,组成由学院领导引领、外请专家学者主讲,资深教授和思政课教师、关工委组织建设员和多年党务工作者参与授课的队伍,把思想政治教育覆盖到全院领导干部、师生员工,全面加强对党的方针政策、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省委决策部署、省委领导讲话精神的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推进“四个全面”“三进”工作。近年来,共举办各类报告、党课讲座等120余场,受益师生员工近2万人次。
大力开展党校、团校、统战和关工委工作,培养了多批党员和团员,加强了党团建设,凝聚了党外人士力量,促进了学院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学院关工委系列报告活动被评为全国高校“五老报告团”品牌优秀案例(全国共15篇优秀案例),成为海南省唯一获此殊荣的高校。
(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学院“十二五”事业发展取得的显著成就,为学院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但是,学院事业发展总体水平与国内先进高职院校的要求还有不少差距。主要表现在:
1.办学条件有待进一步改善。目前,学院占地面积仍然不足,发展空间受到限制。按照未来五年达到8000全日制在校生规划,及三项用地标准54平方米/生计算,我院需要用地650亩,学院现有用地301亩,尚缺350亩。学院已与文昌市政府以及相关部门联系协商做好校园建设用地工作。此外,学院的基础设施建设仍需不断完善,学院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校园建设进程仍落后于发展需要,未来需集中力量进行智慧校园建设。
2.管理体制和机制的改革需要进一步深化。围绕建设现代大学制度的需要,学院管理体制机制还需继续改革完善;学院管理重心逐步下移后,高效、有序的两级管理机制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完善;目前,学院机构设置需要进一步充实,人员编制需要进一步增加,以满足未来发展需要。
3.人才队伍建设仍需进一步加强。围绕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科学研究和人才队伍建设的质量和水平有待提高;具有国内影响力的专业带头人等高层次人才不能满足发展需要,优秀人才的数量、结构还不适应学院事业发展需要。
4.人才培养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围绕为国家及海南省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办学方向需要,应用型人才培养有待加强,毕业生就业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5.科研工作有待加强。高水平、高层次的科研项目还不多,尤其是缺少国家级科研项目。需要打造和培养承担重大项目的高水平创新型团队。
6.教育资源整合不够。充分整合校内外资源、优化资源配置、勤俭办学、集中财力办大事的意识以及统筹拓展社会资源的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对外开放合作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办学经费紧张依然是制约学院事业发展的突出问题。
7.社会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面对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布局和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文昌航天城建设需要,学院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等方面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以满足国家和当地社会发展需要。
(三)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十三五”时期是学院加快建设、提升整体实力与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时期。在新的起点上,学院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面临着新的发展抉择。
(一)面临的机遇
放眼世界,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人才、知识、技术等要素全球范围加快流动,“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仍是时代潮流。作为外语类高职院校,在中国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升背景下,这为学院发展以及引进海外高端人才、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提供了难得机遇。
立足国内,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国家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一带一路”的重大发展战略提出,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深入推进,作为海南唯一一所外语类高校,认真瞄准“一带一路”建设和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特别是海南与东南亚各国交往中的实际需要,充分发挥外语语种丰富的办学优势,满足海南和国家战略发展的需求,将使学院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着眼自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当前,我国正由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建设创新型国家、造就创新型人才的要求迫切,而高等职业教育在满足国家、社会对人才培养需求上肩负着重要使命。《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颁布实施,党的十八大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要求的明确,以及日益完善的职业教育政策,使高等职业教育和教师教育事业有了坚实的政策保障和广阔的发展空间,为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从学院自身发展来说,自2004年升格以来,经过十余年的建设,学院综合办学实力有了显著增强,发展局面良好,学院通过厅市共建得到了省教育厅和文昌市政府大力支持。因此学院寄托着省委、省政府和海南社会各界以及广大海外华人华侨的厚望,学院将在国家和海南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中,特别是在“一带一路”战略实施过程中肩负起海南唯一一所高职类外语院校的职责,为国际语言服务培养优质外语人才。。更为重要的是,学院在校内外营造了人际和谐、人心凝聚的团结氛围,人心向上、人心思进,期待创造学院新的辉煌,这是未来学院继续改革发展最坚实的基础。
(二)面临的挑战
从国际上来说,全球金融危机后,世界各国为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抢占经济科技制高点,都把建设一流大学和加快科技创新作为国家战略,人才竞争、科技竞争、教育竞争日益激烈。作为外语类高等职业院校,我们能否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创新型人才、汇聚具有国内一流水准的专业带头人、增强服务国家和海南省重大需求的能力,是我们面临的严峻挑战。
从国内来说,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人口、资源、环境压力日益加大,迫切需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迫切需要发挥教育和科技优势,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所有这些都对我院优化专业课程结构、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社会服务水平等提出更高的要求。
从自身来说,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国际化的背景下,国内外高水平大学的竞争日益加剧,高等职业院校之间的优胜劣汰趋势也日益明显。由于学院原有办学基础薄弱,办学的软硬件条件和人才培养质量与高水平高等职业院校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学院能否加快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办出特色,实现改革创新,对学院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面对机遇与挑战、面对竞争,我们要增强机遇意识、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保持清醒头脑,主动适应环境变化,正确分析优势差距,科学把握发展规律,以更加广阔的视野、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执着的努力,加快推进学院各项事业发展。
三、办学理念与定位
(一)办学理念
立德树人,全面发展;突出外语,多元融合;强化技能,注重实用。
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的要求,围绕“核心素养”的定义与内涵,贯彻“以人为本”、“以社会为本”的教育理念和回归教育“育人”本质的思想,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外语+职业”应用型人才。摆脱传统的、单一的外语“千校一面”的办学模式,发挥我院外语办学历史、外语师资、外语教学的优势,突出学生语言技能的培养和应用,继续突出“外语”办学,又多元融合,培养学生旅游、财经商贸、文化艺术、公共管理与服务等职业技能,打造我院“一语多职、一职多语”办学特色。同时,加强学生职业技能培养,实行“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力求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为学生就业创业搭建平台,培养具有较高素质和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
(二)办学定位
1.办学类型
立足职业教育,以现有专科层次教育为基础,积极探索举办多层次高职教育,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多样化需求,提升学院对经济社会的贡献度。突出职业外语特色,打造外语口语品牌,全面提升综合办学实力,主动适应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外语应用人才,把学院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应用外语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和国内具有竞争力的外语类院校。
2.办学规模
办学规模保持稳定,“十三五”阶段末全日制在校生为8000人,2030年全日制在校生为11000人。
3.办学定位
立足海南、面向全国,服务国际旅游岛和海南经济社会发展, 服务于“一带一路”国家发展战略。
4.培养规格
与国家经济转型和海南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相适应,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外语+职业”复合型应用人才。
5.专业发展
主动适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海南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完善“围绕产业办专业、产业转型调专业”的专业设置与调整机制,优化专业布局,提升专业与产业的契合度。主要培养具有较强外语应用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的适应海南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的高素质“外语+职业”复合型应用人才。
四、“十三五规划”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以及“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院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职业院校管理水平提升行动计划(2015-2018年)》、《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海南省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总体要求,紧密契合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和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需求,坚持“机制创新、合作共建、打造品牌、凸显特色、提高质量”的原则,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创业为导向,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立德树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校企深度融合为关键,坚持本土化、特色化、职业化,坚持内涵建设与外延拓展并重,大力增强核心竞争力,全面提升综合办学水平,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应用人才。
(二)发展目标
紧跟国家教育事业发展方向,积极探索构建现代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不断创新办学体制机制,坚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强化特色,大力促进学院内涵发展和特色发展,使学院在办学理念、办学条件、办学规模、办学效益、办学层次等方面得到显著提升,可持续发展的机制更加完善,在校生规模达到8000人,外语语种达到15-18种,服务海南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显著提升,努力将学院建设成为理念先进、特色鲜明的应用型外语类本科院校。
(三)具体期量目标
学院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时期主要发展指标一览表
类别
| 规划指标
| 中期
| 末期
| 2030
| 完成责任部门
|
办学规模
| 全日制在校生(人)
| 6000
| 8000
| 11000
| 教务处、招生
|
培训等非学历教育学生(人)
| 1500
| 3000
| 5000
| 培训中心、招生
|
占地面积(亩)
| 638
| 638
| 638
| 后勤处
|
建筑面积(㎡)
| 155826
| 172326
| 272326
| 后勤处
|
教学仪器设备价值(万元)
| 3500
| 4500
| 13500
| 科研设备处
|
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元)
| 4375
| 5620
| 9365
| 科研设备处
|
图书馆纸质藏书量(万册)
| 37.26
| 48.76
| 70.76
| 图书馆
|
图书馆数字资源容量(TB)
| 5
| 8.7
| 17.4
| 图书馆
|
师资队伍
| 国家级教学名师(名)
| 1
| 1
| | 人事处
|
省级教学名师(名)
| 4
| 6
| | 人事处、教务处
|
国家级教学团队(个)
| 1
| 1
| | 人事处、教务处
|
省级教学团队(个)
| 8
| 10
| | 人事处、教务处
|
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比例
| 45%
| 60%(70%)
| | 人事处、教务处
|
高级职称教师比例
| 35%
| 40%
| | 人事处
|
双师素质的专业教师比例
| 60%
| 70%
| | 人事处
|
生师比
| 18︰1
| 17︰1
| | 人事处、教务处
|
辅导员高级职称比例
| 6%
| 10%
| | 人事处、学生处
|
人才培养
| 专业数 (个)
| 39
| 45
| | 教务处
|
语种数量
| 15
| 18
| 24
| 教务处
|
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个)
| 7
| 9
| | 教务处
|
省级在线精品课程(门)
| 8
| 10
| | 教务处
|
开发国家精品和规划教材(门)
| 2
| 6
| | 教务处 科研设备处
|
开发省级精品教材(门)
| 8
| 12
| | 教务处、科研设备处
|
院级在线精品课程(门)
| 16
| 20
| | 教务处
|
工学结合的创新型课程(门)
| 3
| 6
| | 教务处
|
省级特色实训教学示范中心(个)
| 2
| 3
| | 教务处
|
省级及以上教学研究项目 (个)
| 30
| 50
| | 科研设备处
|
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项)
| 2
| 4
| | 教务处
|
校企校地合作
| 校企合作研发中心(个)
| 1
| 2
| | 教务处、科研设备处、实训就业处
|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个)
| 1
| 2
| | 教务处、实训就业处
|
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个)
| 60
| 70
| | 教务处、实训就业处
|
校企合作企业(个)
| 120
| 180
| | 教务处、实训就业处
|
现代学徒制示范专业
| 1
| 3
| | 教务处、实训就业处
|
校外实践基地(个)
| 6
| 9
| | 实训就业处、团委、社科部
|
科研与社会服务
| 核心期刊论文(篇)
| 25
| 30
| 40
| 科研设备处
|
科研经费投入(万元)
| 90
| 110
| 130
| 科研设备处
|
省级科研中心(机构)
| 3
| 4
| 6
| 科研设备处
|
省级及以上科研项目(项)
| 25
| 30
| 40
| 科研设备处
|
省级及以上科研成果奖(项)
| 4
| 6
| 8
| 科研设备处
|
成果转化(项)
| 10
| 13
| 18
| 科研设备处
|
合作培训项目(项)
| 4
| 6
| 8
| 培训中心
|
社会培训规模(年)
| 500
| 800
| 1000
| 培训中心
|
国际合作办学
| 合作、交流国家或地区(个)
| 20
| 25
| 30
| 国际交流中心
|
合作、交流高校(个)
| 25
| 30
| 50
| 国际交流中心
|
教育部批准合作办学项目 个
|
| 1
| 2
| 国际交流中心
|
合作交流项目(个)
| 25
| 30
| 50
| 国际交流中心
|
留学生数(人)
| 30
| 50
| 100
| 国际交流中心
|
国内院校合作办学
| 联合、合作办学中职学院(所)
| 12
| 14
| | 教务、招生、院办
|
联合、合作办学本科高校(所)
| 3
| 4
| | 教务、招生、院办
|
混合所有制办学
| | | | | 教务、招生、院办
|
四、重点任务与举措
紧跟国家教育事业发展方向,以应用型普通本科院校为建设目标,不断创新办学体制机制,大力促进学院内涵发展和特色发展,实施“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实现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
(一)坚持立德树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1.提升学生思想道德水平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加强系统谋划和顶层设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实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积极开展党团组织教育活动。广泛运用情境教学、现场教学、社会实践等方式,关注学生情感体验过程,引导和组织学生通过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自我教育。加强网络环境下的德育工作,强化网络阵地建设,采取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全面理解、正确对待重大理论和社会热点问题,增强是非辨别能力。充分发挥教师对学生的言传身教、行为引导作用,邀请党政领导干部到校作形势报告,广泛聘请各行各业先进典型、优秀家长和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等到校作专题报告,担任思想政治教育兼职教师,强化示范引领效应,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着力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创新形式,丰富载体,把爱国主义教育有机融入教育教学各环节。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开辟爱国主义教育校外课堂,开设以爱国主义为主题内容的选修课和专题讲座,发挥主题党日、团日、班会等载体作用,结合重要纪念日和传统节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加强国情教育、历史教育特别是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大力推进对国旗、国歌、国徽的礼仪教育。广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筑牢各族师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引导学生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历史观、文化观,增强中华民族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荣誉感。
努力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协同加强学生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努力培养学生高尚品格和担当精神。引导学生以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己任,树立自觉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宏伟志向。
积极开展法治教育。落实《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加强宪法教育,多种形式普及法律知识,开展法治实践教育,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和素养。
2.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精神与能力
积极建设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和管理制度,引导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创新活动和创业实践,开展创新创业竞赛,营造创新创业校园文化,大力扶持学生创业实践。
3.强化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践行知行合一,将实践教学作为深化教学改革的关键环节,丰富实践育人有效载体,广泛开展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科技发明和勤工助学等社会实践活动。加强劳动教育,充分发挥劳动综合育人功能。广泛开展大学生实践活动,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深入基层,广泛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促进学生了解社会、认识国情、增长才干。
4.塑造学生强健体魄
以全面增强学生体质和意志品质为目标,全面加强体育工作。组织引导学生加强体育锻炼,广泛开展课外体育锻炼活动,大力培养学生运动兴趣、运动技能、运动习惯,基本实现学生熟练掌握一项以上运动技能的目标。进一步完善学生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大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意识和心理保健能力,培养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的新一代大学生。
5.提高学生文化修养
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以提高学生艺术素养、陶冶高尚情操、培育深厚民族情感、激发创新意识为导向,构建科学的美育体系,促进每个学生形成一两项艺术特长和爱好。广泛开展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培育学生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加强多元文化教育和国际理解教育,提升跨文化沟通能力。
6.增强学生生态文明素养
强化生态文明教育,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教育全过程,加强资源环境方面的国情与世情教育。广泛开展可持续发展教育,深化节水、节电、节粮教育,引导学生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和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理念、知识和能力,践行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引领社会绿色风尚。
7.提高学生综合国防素质
充分发挥国防教育的综合育人功能,丰富国家安全教育和国防教育内容,创新教育形式,提高国防教育效果。加强军事理论教学,加强军事技能训练,拓展学生军训综合育人功能,提升学生的国防意识和军事素养。
(二)教育教学改革及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及实训条件建设
1.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办学体制机制,进一步拓宽办学空间,增强办学活力。探索行业协会、集团公司等社会企业力量以资本、知识、技术、管理等要素参与学院办学,通过创办国际电商学院进一步探索实践二级学院混合所有制办学机制,通过与酒店集团合作研究行企业专家参与办学的理事会管理机制和集团化一体化办学体制,拓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路径,开拓校企合作新局面;以酒店管理等专业为切入口,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校企共建以现代学徒制培养为主的特色学院,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和就业竞争力;进一步总结提升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西民族大学、海南师范大学、义乌工商职业学院、潮汕职业技术学院等的合作经验,探索校校合作优势互补机制,实现强强联合的 “外语+职业”复合型人才培养优势。
2.专业设置:根据海南省高校专业布局,着眼于未来五年到十年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寻找和培植新的应用型专业生长点,完善“围绕产业办专业、产业转型调专业”的专业设置与调整机制,提升专业与产业的契合度。按照国际认可的专业建设标准,开设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支撑区域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专业;建立专业预警和退出机制,对传统专业进行调整,优化专业布局和结构;新增柬埔寨语、马来语、意大利语等5-6个语种,重点建设应用英语、商务英语、应用俄语、应用韩语、电子商务(跨境电商)、国际旅游6个骨干专业; 6—8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0个院级重点专业;分别以英语教育专业和“一带一路”沿线涉及的小语种专业建设为抓手,以电子商务(跨境电商)专业建设为助力,精心打造应用外语、国际商务和国际旅游3大优势专业群。坚持 “外语+职业”办学思路,继续探索中高职、高职本科等一体化人才培养、“一语多职、一职多语”的多专业组合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打通专业壁垒,实现商贸、旅游等非语言类专业群和外语小语种专业群的有机融合,培养适应行业需求,突显外语优势,具备发展后劲的国际旅游岛建设急需的复合型、创新型、应用型人才。
3.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全面实施学分制,深化课程改革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构建行企业专家参与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形成具有专业与行业特点的教学组织模式和运行模式。进一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提升专业教学水平。一是引进一批优质在线网络视频公开课程,并对现有课程进行信息化教学改革建设;二是通过国际合作办学项目,国内校校、校企合作项目,拓展优质教育资源;三是通过建设在线直播互动教室、微课制作工作坊、东盟语言文化、烹饪教学生产性实践基地、国际商务综合实训中心、酒店综合实训中心、应用外语专业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库、跨专业仿真综合实训平台、跨境电商体验店实训基地等教育教学资源聚合项目,综合“理论+实践”、“行业技能+多种外语”、“外语+多种职业面向选择”优质教学资源,形成资源优势。在继续完善校内现有实训基地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与其他相关企业的深度合作,加快建设一批与学生专业对口的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完善顶岗实习管理,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三对接”,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切实加强教学质量工程建设,进一步细化教职员工考核制度、课堂教学管理制度、教学指导督导制度,不断健全教学质量评价体系,采取强有力措施,进一步提高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积极性,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构建“立足文昌、辐射海南、服务全国”的社会服务战略布局,全力提升高校服务社会能力。继续推进厅市共建工作,充分发挥厅市共建的平台作用,发挥文昌人文和资源优势,主动服务文昌经济社会发展;积极探索多行业多语种组合的培训形式,不断创新外语服务内容、提升服务水平;积极探索小语种优势下的区域和国别研究,争取在东盟国家经济文化咨询方面为地方经济社会提供智力支撑;积极创办我省小语种人才储备库,为我省乃至国家“一带一路”倡议进行人才储备。
4.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建设一批与学院所开设专业对口的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共建一支由学院专业教师和企业教师参与的实习实训指导教师队伍,不断提升教师实习指导水平。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保证学生的实习质量、实习权益和人身安全。2018年,重点建设10个工学结合或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示范点,形成2个省级重点建设项目;2020年,在45个企业建立示范性实训基地,重点建设4—5个省级示范性实训基地,努力争取2个以上基地达到国家级示范性实训基地水平。到“十三五”末期,一个专业群都拥有一批稳定的校外基地,每个专业至少有1个示范型校外实训基地,形成校企互动的人才培养机制。
(三)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
进一步加强科研体制改革,大力推进科研载体、科研活动创新。认真做好以“高职教育教学研究、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应用技术开发研究、校本研究”为主要内容的科研建设,不断提升科研服务学院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社会服务的能力。积极加强科研基础能力建设,切实加强科研团队与科研梯队建设,努力培养和打造承担重大项目的高水平创新型团队。大力加强高层次、国家级科研项目的培育工作,力争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与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立项有新突破。深入探索与行企业合作横向课题研究并取得显著效益。加快筹备建设两型社会(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与东盟语言文化研究中心、职业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翻译服务研究中心、二级科研机构等科研创新平台。与中国外文出版社签订《当代外语教育》出版协议,2016年上半年出版第一期,三年后争取转为国内公开发行的CN期刊,并努力向国家核心期刊方向发展,成为全国外语教育类优秀期刊。继续加大高层次科研成果的奖励力度,大力激发全体教师开展教学科研活动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不断提升学院科研工作水平。
1.高职教育教学研究:“十三五”期间,加强职业教育发展宏观政策与制度,职业教育体系与国内外职业教育发展比较,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与质量评估体系,探索职业教育与城市社区培训、新农村建设合作机制,职业教育办学模式、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各类职业院校的布局趋势、发展目标、资源需求和对策等方面的研究,使学院办学更加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2.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十三五”期间,加强高校去行政化问题,两型社会建设与职业教育发展,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建设,高职学生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学习观、职业观,青少年网络生活,青年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青年学生信仰问题,孝文化等方面的研究,助力学院精神文明建设,服务学院内涵发展。
3.应用技术开发研究:“十三五”期间,立足于海南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依托学院商务英语、国际贸易、跨境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旅游管理、酒店管理等应用型优势专业,重点加强开发现代物流、电子商务、旅游酒店管理、网络教育等现代服务业领域发展所需的信息网络软件平台及应用支撑软件、嵌入式软件、软件系统集成等研究,为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支持。
4.校本研究:“十三五”期间,加强申报国家骨干、创新院校建设,特色专业、校本教材建设,管理制度创新、校园文化建设、国际化办学等方面的研究,推进学院人才培养工作、管理工作科学化、规范化。
5.科研信息与科研成果资源库建设:“十三五”期间,进一步完善科研管理信息系统,完善各级各类项目申报和成果奖评机制,提高科研工作效率;着力建设海外院科研成果库,增强科研成果的应用与转化率,提高科研教育价值与社会效应;加大学院科研网站管理力度,建设面向社会开放的专业化的学院科研资源门户网站。
6.科研学术人才库建设:“十三五”期间,着力加强青年创新人才建设、科研骨干人才建设、科研团队建设;完善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和校内外知名专家信息档案,建立稳定的沟通与交流渠道;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应用技术研发优势,构建科研特派员制度,通过“服务下乡、技能进企业”活动,提升学院科研服务社会能力。
7.科研基础能力建设:“十三五”期间,进一步加大科研经费资助力度,着力改善实验条件,努力兴建一批对外能承担重大项目,对内能带动专业建设促进科研发展的科研院所。“十三五”期末,建成1—2个校内符合专业区域社会发展需求的科研高地(创新基地),与企业共建1—2个国家级技术研发中心,支持二级系部创建科研基地。
8.科研载体、科研活动创新:“十三五”期间,继续加强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丰富科研形式,提高科研聚合力,增强科研影响力和吸引力;办好《当代外语教育》、《海南外国语职业学院学报》2大学术刊物。
(四)师资队伍与人才队伍建设
积极打造“人才引进,教学发展,实践锻炼,培训交流,科研与社会服务”五大发展平台。争取小语种师资和行企业专家学院自主招(评)聘政策,根据学院长远发展和专业建设需要,继续做好硕士以上高层次高素质专业教师、学科专家、骨干带头人、行企业专家引进和小语种专业教师储备工作。不断完善激励机制和加大投入,积极鼓励教师到国(境)内外参加各种形式的在职学历学位学习和访学、培训、研修;全面实施教师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和能力提升计划,大幅度提高教师中硕士、博士学位比例和副高及其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水平。科学制定“双师型”教师培训计划,大力加强“双师型”教师和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1.高层次人才引进:“十三五”期间,加大对紧需专业高层次人才和具有高级实际操作技能人才的引进力度,每年引进5-8名左右的高层次人才。到“十三五”期末,引进40名特优、省优、“515”、副高及以上职称教师、具有博士学位者、专业带头人,力求70%以上的人员具有在企业一线实践的经验与能力。
2.小语种教师储备和引进:“十三五”期间,积极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等内地高校合作开展小语种师资储备。到“十三五”期末,引进和储备小语种教师约50名。
3.“硕(博)士化”工程:“十三五”期间,努力提高教师中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及以上学位比例。到“十三五”期末,专任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及以上学位的达60%,青年教师中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达80%。
4.双师素质和兼职教师队伍建设:明确双师素质教师的标准和要求,制定双师素质教师培训计划,到“十三五”期末,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教师中的双师素质教师比例占70%以上;“十三五”期间,每个专业聘请兼职教师的数量按兼职教师占专业课与实践指导教师合计数之比达10%以上的标准予以聘请,其中高级专业技术资格的占15%以上,其余应具有中级专业技术资格,到“十三五”期末,兼职教师达到50人。
(五)提高生源质量,提升就业层次
进一步规范强化招生和就业工作,通过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促进“招生、培养、就业”良性互动。继续完善招生录取章程,合理调整招生专业结构和区域结构,保持生源结构的多元化;进一步加大招生宣传力度,加强“优秀生源基地”建设,积极探索招生宣传工作的新载体、新模式;坚持招生工作公开、公平、公正,继续实施招生工作“阳光工程”;加大中高职“3+2”项目招生力度,改进校企合作招生模式,力争“十三五”期间学院在校生规模突破8000人,实现生源质量逐年提高。
继续健全和完善就业创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一支专业化、专家化、专兼结合的学生就业创业指导工作队伍;完善就业工作机制,形成全员关心学生就业局面;加大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力度,重点建设高端就业市场,特别是结合专业特色,积极开发境外就业市场;开发建设一批创新创业教育专门课程,多渠道开展就业创业指导,加强就业创业工作研究,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和职业理想,持续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争创全省、全国就业工作优秀单位。
(六)着力提升学生管理水平
制定学工队伍能力提升计划,重点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心理辅导、安全管理、资助管理、创新创业指导五大能力建设,提升学生管理队伍职业化、专业化水平。坚持“以生为本、服务为基”的工作理念,强化制度保障,创新工作思路,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为引导,以“立德树人”为目标,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突出做好“四个五”工程, 即五个创新:创新学生思想引领工作、创新学生安全管理模式、创新学风建设形式、创新优秀学子选塑平台、创新学生志愿服务项目;五个强化:强化学院基层组织建设、强化党员示范引领作用、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强化服务学生意识、强化勇于担当意识;五个教育:爱心教育、感恩教育、文明教育、责任教育、诚信教育;五化运行:队伍专业化、工作项目化、服务人性化、管理制度化、活动品牌化,全力构建“服务学生成长、激励学生成才、引导学生成功”的服务体系,使学生管理工作水平得到显著提升。
(七)国际合作与交流
利用海南对外开放的区位优势和国家“一带一路”总体战略的政策条件,认真谋划,扩大国际交流合作,不断推进学院国际化进程。一是每个语种至少与一所母语国大学建立合作关系,开展交换生和3+1或3+2项目,让更多的学生,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小语种,如印尼语、泰语、越南语、阿拉伯语、俄语等专业学生,有机会到国外深造,培养复合型小语种人才,服务国家外交战略。二是通过厅市共建和学院理事会平台,利用文昌侨乡资源,与澳门琼澳经济促进会、泰国海南会馆等合作,加强应用葡萄牙语、应用泰语等小语种专业教师培训与引进。三是办好酒店管理和旅游管理等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培养国际旅游管理人才,服务国际旅游岛建设。四是利用多种途径,加强公派留学工作,进一步开拓教师和管理人员国际视野,提高业务能力。五是加强引智工作,聘请更多的外籍专家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升教育队伍的国际化水平。六是坚决贯彻中央的政策,以海南省政府国际学生奖学金为引领,健全学院国际学生奖学金资助体系,充分利用文昌侨乡的优势,定期参加所在国年度“留学中国”展览,多措并举,加大宣传力度,吸引更多留学生来琼留学。
1.留学生招生:“十三五”期间,重点面向我院开设的语种的国家特别是东盟国家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留学生招生工作,完善奖学金办法,2016—2017年努力把留学生规模扩大到20人左右,2018—2020年力争留学生人数达到50人左右。
2.国际联合培养生项目:“十三五”期间,大力开展“国际联合培养生”项目,每年至少向外输送10名优秀学生出国学习。
3.师生赴海外国际学习交流平台:“十三五”期间,继续积极组织报名参加国家留学基金委的公派留学选拔,每年的名额为3人左右;积极联络海外校企合作单位,为学生搭建并提供海外实习的平台;每年组织一次师生参加“海外游学”活动。
(八)非学历继续教育发展
1.校际合作项目:“十三五”期间,继续借助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和海南师范大学的合作平台,大力推进 “2+1”和“2+2”卓越班自考项目和海南师范大学自考助学班项目;继续推进与海南师范大学、琼州学院的 “3+2”专升本、“4+0”等专升本合作项目。
2.校企合作项目:“十三五”期间,与相关企业合作,开发有助于扩大学院招生规模和提升学院影响力的校企合作项目班,推动校企合作专业共建项目。
3.海口涉外人才培训基地:“十三五”期间,在充分论证调研的基础上,在海口地区打造涉外人才培训基地,服务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急需的外事服务人才。
(九)图书资源建设发展
加强图书馆建设、管理和服务工作,新建一栋满足学院未来发展需要、服务功能更加齐全的图书馆,加大馆藏资源建设力度,创新服务方式,提高图书资源利用率和文献信息服务质量,使图书馆事业取得新发展。
1.馆舍条件及书库建设:“十三五”末期,按本科院校图书馆建设标准筹划新馆舍建设;新建一个兼备图书典藏与阅览的书库,增加容书率。
2.文献资源建设:“十三五”中期,完善文献资源发展政策指南的编写,以服务专业建设和课程设置为目标,加强纸质文献资源建设,优化文献结构,保证纸质图书每年生均进书量达3—5册,到2020年,生均藏书量达到60册以上。
3.数字化建设:“十三五”期间,继续参与海南省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的共建、共知、共享建设,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更换新一代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软件,加强新技术应用,引进虚拟化技术,拓展图书馆虚拟服务空间。
4.服务创新:积极开展多样化的阅读推广活动,“十三五”末期,总结出适合于本校学生的阅读推广方法;确保开馆服务每周98小时以上,借阅量达到生均50册/年以上,读者满意度达到85%以上。
(十)文明和谐与智慧校园建设
1.校园基础设施建设
进一步优化校园的基础配套设施,优化环境,使校园进一步亮化、绿化、美化。继续推进现有校区基础建设;加快完成教学楼(综合实训楼)、外专楼2个已动工项目建设,启动并在“十三五”期内完成南苑学生宿舍公寓楼、国际教育楼、国际双语幼儿园项目建设;争取2017年完成新增336亩教育用地的征地工作,认真做好东校区校园整体建设规划,按照“整体规划、分项实施、逐步完善”的原则,完成东校区的“三通一平”和围墙、绿化等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启动东校区图书馆、教学楼、学生宿舍和运动设施等项目建设。充分发挥新增用地优势,与广东潮汕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加快建立跨境电子商务创业园区和全国性的跨境电子商务培训基地,促进文昌和海南特色商品外销,积极服务海南国际旅游岛和国家“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积极想办法争取解决青年教职工住房问题,使广大教职工安居乐业;积极推进具有我院特点的“七型”校园建设;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把我院建设成为一所深受师生喜欢、社会各界广泛赞誉的环境优美、生态和谐、舒适宜人的花园式学院。
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后勤管理、服务运行模式改革,构建科学高效的后勤保障服务体系。2016年出台后勤保障购买社会服务整体规划方案,用2年时间逐步完成校园卫生保洁管理、水电服务、学生公寓管理、绿化管理、场所管理和安全保卫管理等工作购买社会服务,分步回收社会化途径建设的学生宿舍及学生食堂,努力实现学生食堂专业化经营管理,不断提高后勤保障能力和服务质量。
(1)校园用地规划:按照8000全日制在校生规划和生均用地54平方米/生的标准计算,学院需要用地650亩,学院现有用地301亩,尚缺用地350亩。“十三五”期间,逐年完成336亩东校区建设需要的教育用地征地和第一期基础设施建设工作。
(2)校舍建设规划:“十三五”期间,投入21600万元,分期分批完成建筑总面积39.05万平方米的校舍建设。其中,2017年投入2000万元开展新征教育用地校门、围墙、道路、地下管网、绿化等的建设,投入14500万元,建设3.62万平方米的培训中心;2018年投入1200万元,建设0.49万平方米的创业孵化及酒店管理实训基地(大楼);2019年投入2000万元,建设1.12万平方米的国际双语幼儿园和艺术教育实训基地;2020年投入1200万元,建设0.52万平方米的第16栋学生公寓楼。
(3)生态校园园林绿化建设:“十三五”期间,按照校园基础设施建设进度情况,逐步完成生态校园园林绿化和景观建设。
2.智慧校园建设
结合学院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的需求,探索新型高效的信息化工作机制,制定并推行学院信息化标准,建设大数据校园;加强校园网络建设,完成学院无线网络全覆盖;推进学院物联网建设;全面实施“校园一卡通”建设工程,真正实现“一卡在手,通行校园”;推动统一身份认证平台、校园信息门户平台、公共数据交换平台这三大基础平台的建设,实现各信息系统数据的互联互通,加快信息整合,推进学院大数据中心的建设,为学院决策服务;加强学院电子校务系统和各类信息系统的建设,努力实现校园办公、服务的信息化、移动化;推进智慧课室、图书馆等公共服务平台的信息化建设,为教学、科研提供有力支撑;加强新闻新媒体整体改革,全面实现学院新闻网、信息公开网、思政类主题网站、官方微信微博、数字资源库、网上校史馆、学生社团网站等的信息化建设;加强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防范体系建设,建立一套有效的网络信息安全保障与预警体系。
3.建设文明和谐校园
大力加强和谐文明校园建设,争创省级及国家级文明校园和文明单位。
(1)开展“文明校园”创建活动。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通过实施校园“洁净化”、“靓丽化”、“人文化”、“阳光化”、“平安化”及“国际化”等工程,着力加强校园环境、校园文化建设,努力建设秩序良好、整洁美观、和谐人文、富有特色的“文明校园”,切实服务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促进学院校园环境得到整体优化,学院面貌得到全面改观,办学品味得到全面提升。
(2)加强平安校园建设。2016年实现校园门禁管理智能化、校园安全管理监控覆盖整个校园;坚持和完善“党政协同负责、部门齐抓共管、师生全员参与、校内外多方联动”四位一体的安全管理机制,落实安全责任制,凝聚安全工作合力;坚持“防范-教育-管控-处置”四位一体的安全防控处置体系,完善处理各类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机制和预警机制,深入排查化解矛盾,有效消除安全隐患;坚持“机制完善-制度健全-资金保障-人员充足”四位一体的安全长效机制,健全维护学院安全稳定的综合防控体系,保证校园长期平安,确保师生的生命、财产和生活安全。
(3)关心师生,关注民生,全面促进校园和谐。坚持办学以教师为本,育人以学生为本,千方百计为师生谋利益,把师生员工的根本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坚持资源分配和利益向教学一线倾斜,向管理一线倾斜,以解决师生员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积极拓展师生员工意见反映渠道,尊重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诉求表达机制;加强矛盾纠纷排查,深入实际解决问题,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矛盾调处机制;坚持民主决策,依法治校,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权益保障机制。
(4)推进党务和院务公开,畅通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渠道。坚持和完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把党委的决策和部署化作广大教职工的共同意愿。进一步强化统战工作,不断完善并切实落实统战工作有关制度,切实发挥我院民主党派成员、党外人士、留学归国人士的参政议政及其在学院发展中的积极作用;进一步加强民族工作,不断促进民族团结,努力构建和谐校园。加强对工会的领导,充分发挥工会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以党建带团建,充分发挥共青团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的作用,为共青团、学生会和学生社团工作创造条件,切实加强学生的思想引领,服务学生成长成才。认真做好离退休老同志工作,关心老同志生活,积极解决老同志生活上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充分发挥“五老”(老干部、老模范、老教师、老战士、老专家)特有的优势和作用,进一步加强关工委工作,为学院改革发展稳定做贡献。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努力营造人人关心学院发展、人人积极献计献策的团结向上氛围,形成校园和谐人人有责、和谐校园人人共享的局面。
五、规划实施与保障
(一)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切实加强党建工作
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高校党委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要求,坚持“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思路,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增强党的建设,加强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学院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党总支的政治核心作用、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促进学院各项事业全面提升,为实现学院发展战略目标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思想和组织保证。
1.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营造团结向上氛围。完善院系两级理论中心组学习,在全院中层干部中实施理论素养提升计划;进一步规范基层党组织“三会一课”等制度,完善党内民主制度;进一步加强对党员、尤其是党员干部的教育、监督与管理,切实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要求,不断提高党员和党员干部的理论水平和政治素养,努力创建学习型、服务型和创新型基层党组织。全体党员干部要把理论学习成果与实际工作联系起来,深入研讨我院改革发展大局大势,转变观念、拓宽视野,不断增强政治意识,提高实际工作力和服务水平。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为重点,进一步加强教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师德师风建设。健全学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实施办法》配套措施和师德师风建设制度体系,积极倡导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和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形成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全面贯彻落实全国和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教育引导教职工特别是青年教师坚定信念、爱岗敬业、为人师表,严守高校教师“红七条”底线,增强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坚持“育人为本、以德为先”,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方法和载体,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梦、“四个全面”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和辅导员队伍建设,认真落实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充分发挥其育人的主渠道作用。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为主线,以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我院教育部教学方法改革“择优推广计划”培育项目《以社团为载体的系统化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创新》为抓手,以“23年红旗不倒”读书协会为品牌,开展党员诵读红色经典等系列活动,不断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切实增强思政教育效果,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打造优秀干部队伍。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和民主集中制,出台《海南外国语职业学院关于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的实施细则》,进一步修订学院《党委议事规则》、《院长办公会议制度》、《系(部)党政共同负责制实施办法(试行)》,逐步构建系统完备的党建及相关制度体系,理顺党政关系,规范院系两级议事和决策程序,不断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分工合作、协调运行的工作机制。党委以抓方向、定政策、用干部、带队伍为重点,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营造团结和谐、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工作氛围,促进班子成员分工合作、协调配合,不断提高决策水平和办学治校能力,团结带领管理干部,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集中全院师生员工智慧,推动学院改革发展。
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不断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教育培训、考核评价、管理监督机制。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和风清气正的用人选人机制,公开、公平、公正选拔任用干部。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加大培养选拔年轻干部的力度,逐步优化干部结构。建立干部交流轮岗制度,为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创造条件。通过科学有效的干部管理、教育、监督和评价制度,使“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建立一支适应学院改革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3.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夯实干事创业基石。深入贯彻《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院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严格执行系部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各系部党组织要管政治方向,管思想教育,管人才培养,管党的建设;党总支、直属支部书记不能充当配角,要切实负起责任,挑起担子,确保系部党的工作有效开展,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和监督保障作用。
把党组织建设纳入党建责任制的重要内容,建立健全考核激励体系。选优配强各级基层党组织干部,探索建立基层党组织后备干部队伍机制,切实加强基层党总支书记和总支委员队伍建设,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贯彻学院党委工作部署的执行者、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引领者、落实教学工作的践行者。建立健全基层党建保障制度体系,加大基层党建经费投入,夯实基层工作基础。
遵循发展党员方针,控制总量,确保质量,严格程序,严把入党质量关。加大在专业带头人、业务骨干、优秀青年教师和优秀学生中发展党员的力度,优化党员队伍结构,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和凝聚力。严格党的组织生活,认真落实“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性分析、领导干部双重组织生活会等制度,推进党内生活制度化、常态化。加强流动党员“动态化”管理,健全不合格党员退出机制,确保党员队伍的纯洁性。创新学生党建工作机制,设立“三定六岗”(定点、定岗、定责和理论学习岗、爱心公益岗、红色教育岗、学风建设岗、基层实践岗、就业服务岗),推行党建“三进”(进学生公寓、进网络、进社团),切实发挥学生党员的积极作用。创建基层党建工作示范点,大力开展“党徽闪耀工程”,积极倡导党员“四个出来”(党员身份亮出来、服务学院做出来、困难时候站出来、模范作用显出来),充分发挥“三个作用”(党员领导干部榜样示范作用、党员教职工先锋带动作用、学生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切实增强党组织的战斗力。
4.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创造风清气正环境。主动适应、引领党风廉政建设“新常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完善符合现代大学内部治理结构要求的制度体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深入学习贯彻《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和《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监督执纪工作规则(试行)》,严明党的“六大纪律”,特别是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切实强化党员干部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四个意识”,保证政令畅通。
持之以恒加强作风建设,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省委省政府二十条规定和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十六条规定,坚持不懈纠正“四风”,进一步巩固和拓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持续深入推进“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形成抓作风、改作风长效机制,促进党员干部思想转型、作风转变、能力提升、服务提质,不断提高执行力和管理水平,营造风清气正的校园环境,形成团结干事、激情干事、踏实干事的工作氛围。
5.加强校园文化整体建设,促进自然物理环境和历史人文环境的深度融合。进一步建立健全意识形态领域思想政治工作体制机制,制定出台学院《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等系列制度,加强宣传思想平台管理,净化校园舆论环境,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主动权、话语权和管理权,落实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原则,筑牢马克思主义阵地。构建“高职型、外语型、国际型、宜读型、文化型、生态型、平安型”等“七型”校园,加强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课堂、国学课堂、外国文化课堂建设与管理,凸显校园自然环境与人文历史特色,形成以马克思主义为主导、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沃土,外国先进文化为补充的校园文化环境。
(二)加强组织领导
1.坚持顶层设计,健全规划体系。从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和学院事业发展实际出发,以本规划为统领,制订各专项规划、实施计划和工作方案,专项规划要服从总体规划,将发展规划所确定的目标、任务和要求具体细化和落实,突出建设性和可操作性,形成方向目标一致、内容相互协调、措施相互支撑的规划体系。
2.成立组织机构,保障规划实施。建立健全相关组织机构,统筹规划实施的人力、物力、财力等保障条件,重点解决改革发展中的突出问题,确保规划有效落实。
(三)加大资源统筹
1.优化统筹校内资源。健全校内各类资源的科学配置机制,为学院事业科学发展提供资源保障。围绕规划目标,科学分配预算,调整支出结构,统筹考虑资源配置,确保重大计划和工程与改革试点项目的顺利实施。
2.广泛拓展校外资源。积极构建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资源吸纳体制,争取各种财政投入和各类政策性资源,争取校友、社会各界的捐赠和其他方式的支持。广泛开展教育、科技和文化交流合作,为学院各项事业的新发展争取更多的优质资源。
3.加强智库资源建设。在校内外招揽一批具有一定影响的专业代表性人物和专职研究人员,组成定位明晰、特色鲜明、规模适度、布局合理的智库体系,创造有利于智库发挥作用、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环境。
(四)落实目标责任
1.严格执行规划。学院和各院部、各部门应按规划确立的目标和任务要求,推进各项事业的发展,扎实工作,不断改进,务求实效。要加强宣传发动,强化师生员工对学院发展规划的认同,凝聚人心,形成合力。
2.加强检查评估。加强对规划执行情况的评估检查,把握规划实施情况,及时修订政策措施,确保学院规划顺利实施。要按期初、期中和期末三阶段组织有关部门对各项规划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通过获得的信息和数据,与规划或计划指标对比,开展偏差分析,找出原因,提出对策建议。
3.强化专项监督。成立规划实施领导小组,下设规划工作小组,负责学院规划的设计、组织、协调、监督、考核等。各部门是学院改革方案的实施主体,部门主要负责人是落实本单位实施规划任务的第一责任人;学院建立规划责任考评体系并纳入管理干部聘期考核体系,切实监督规划的执行与完成情况;实行中期评估与终期总结,确保学院各项改革任务与目标的顺利实现。
结束语
“十三五”时期是学院发展的关键时期。学院确立了建设应用型外语类本科院校的长远目标,这是一项艰巨而光荣的任务。实现这一战略发展目标,需要切实落实科学发展观,尊重教育规律,解放思想,创新机制,改革跨越;需要学院整合资源、协调各方,确保规划有序展开、扎实推进;更需要全体师生员工同心同德、锐意进取、不懈努力。在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海南外国语职业学院一定能开创学院发展的新局面,使学院教育事业发展更好地对接国家的发展战略,适应不断变化的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形势,促进学院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顺利完成“十三五”建设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