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汉字”属于表意的文字,最早起源于图画,是人们对事物形象的描绘。几千年来,汉字的形体也在不断变化,历史上出现过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以及草书、行书等字体,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古今汉字的来龙去脉吧。
甲骨文
甲骨文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距今3000多年。据说是清末发现于河南安阳,因其刻在龟甲兽骨上得名。由于当时经济条件、书写材料的限制,甲骨文呈现线条严整瘦劲,多用直线,瘦劲坚实,挺拔爽利的特点。
金文
金文也叫钟鼎文,主要刻在或铸在青铜器上,盛行于西周。金文呈现出的字体特点是字形圆转、大小均匀,象形性比甲骨文低(下图大家可以发现有了“字”的样子)。
篆书
篆书其实分为大篆和小篆。
大篆指先秦所有的古文字,形体大致与金文一致,也是流传至今的最早的刻石文字。
小篆是秦统一六国后的文字,在大篆的基础上整理、简化而成。小篆异体字减少,且字形呈长方状,奠定了汉字“方块字”的基础。
隶书
隶书产生于秦代、盛行于汉代;笔画方折平直、粗细有致,具有“蚕头燕尾”的特点。“隶变”即古今汉字的 分界,所以隶书对汉字字形的影响是巨大的。
楷书
楷书产生于汉末,盛行于魏、晋、南北朝,成熟于唐代,形成了完善的笔画系统,一直沿用至今。
草书
草书包括章草、今草、狂草三种。章草在东汉帝时流行。今草产生于东汉末,时从章草变化而来的,笔形是楷书化的草写,没有章草的波势。金草简易快速,但大都不易辨认。狂草是唐代产生的,变化多端,极难辨认,变成了纯艺术品,很少有实用价值。
行书
行书是一种快写体,介于草书和楷书之间;为了弥补楷书书写太慢,草书难于辨认而产生,图为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
参考文献:
黄伯荣、廖序东. 现代汉语[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7
上一篇:国际交流中心(东盟研究中心)组织学习普通话
下一篇:重庆交通大学旅游与传媒学院代表团莅临我院开展调研工作